两千亿市值“大船”启航 军工央企全面深改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4-09-11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资报告 ,作者国资报告杂志社
文 · 吴献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改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建立军品设计回报机制,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加强航天、军贸等领域建设和管理统筹”。
  2024年9月2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两大千亿市值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600150.SH)和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工”,601989.SH)发布公告,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在此之前,2024年8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航电测”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行20.86亿股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注册申请。
  这两则信息披露后,各类媒体纷纷从解决同业竞争、“一加一大于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贯彻“新国九条”等角度发表文章予以肯定。
  作为在航空船舶领域工作了30多年的“老军工”,我认为“两大千亿市值船舶合体”“歼20即将飞入A股”的意义不仅限于资本市场,更体现了军工央企在新军事变革和大国竞争背景下直面挑战,把握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战略机遇积极应变,体现了几十年来习惯了被美西方“卡脖子”的中国军工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使命担当,体现了军工央企坚决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再出发。这一次军工央企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军工央企改革再出发的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982年5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载文章:“用经济组织替代行政机构进行经营管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宣布成立”,标题下文又着重强调“以提高经济效益,加速我国船舶工业为目标,实行工业与贸易,军用品与民用品,造船与修船,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头版还发表了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为标题的“社论”。在这期《人民日报》的头版还刊发了邓小平同志接待外宾时的讲话“搞建设,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

  1999年7月1日,中国船舶总公司一分为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成立,人们习惯称二者为“南船”和“北船”。2019年11月26日,“南船”与“北船”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我有幸成为中国船舶集团董事会成员,经历了两船整合的复杂历程。2021年12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址上海。
  如今回首1982年《人民日报》关于“中船总”成立时的“社论”,令人感慨万千。目前,航空母舰等各型军船、大型邮轮、30万吨VLCC原油运输船、17.4万立方米LNG天然气运输船齐聚中国船舶集团,虽然每一型船的研制都曾历经坎坷,有的甚至险遭夭折,但毕竟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船舶造船业三大指标已稳居世界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当前,军工央企又到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刻,学习好、贯彻好《决定》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要求,既需要军工央企讲政治、顾大局,更需要军工央企敢担当、善作为。经历过30多年股份制改革的军工人已深谙在资本市场的波峰波谷中该做什么。这次两大船舶上市公司整合,是中国船舶集团抓住资本市场窗口“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采用市场化方法释放“南北船”整合“化学能”战略举措,既利好当下资本市场,更利好中国船舶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船舶集团4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军工央企将跨越周期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长期坚持的改革创新发展精神是军工央企改革再出发的不竭动力

  在邯郸,中国船舶集团有两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船汉光和中船特气。为什么在一个三线城市,中国船舶集团会有两家上市公司?
  《广大职工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邯郸汉光机械厂制成硒静电复印机》,这是197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对中国第一台办公用硒静电复印机研制成功的报道。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视察汉光厂,鼓励科技人员要再接再厉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民族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近年来,中船汉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创新为驱动,逐渐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办公耗材制造商,既能大规模生产墨粉,又能大规模生产有机光导体OPC鼓,拥有多种型号的国有品牌打印机、复印机和办公电脑,并实现批量供货。2020年,中船汉光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2023年4月21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船特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28.7亿元,当日收盘总市值259亿元。
  中船特气前身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特气工程部”,技术底蕴深厚,于2002年研制出纯度99.9%的三氟化氮气体,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中船特气主打产品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能世界领先,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锂电新能源等行业。是国务院国资委选定的“双百企业”。地处三线城市邯郸,在化学化工领域规模不大的七一八所现有博士75名、硕士646名。2022年,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七一八所千方百计引进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博士后2名,2023年引进3名博士、44名硕士。面向大国重器研制领域,七一八所构建了集团专家、所级专家、青俊人才培养体系,制订了院士培养计划。对于军转民产业化项目,七一八所实行了灵活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中船特气开展员工股权激励,90多位骨干员工持股1.32亿元,合计持股3.88%,按2023年4月21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员工持股市值约10亿元,上涨8倍,大大激励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赵武灵王曾在此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学习敌人所长,进行实用化的军事改革,赵国因此强势崛起。血脉中的改革创新基因成就了邯郸的这两家企业。放眼望去,在中国船舶集团内部,像这样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企业还有很多。 

  军工央企改革再出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24年1月1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始商业运营,目前第二艘大型豪华邮轮正在建造中。
  2018年,中国船舶集团与世界最大邮轮运营公司美国嘉年华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拟运营国产大型邮轮。2022年,受疫情影响的嘉年华公司亏损严重,退出了合资公司。中国船舶集团不得不面对自己建造邮轮、自己独自运营的困境,甚至有过停工观望的打算。然而巨资已经投入,停工就意味着更大的损失,更是对中国造船业的打击。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船舶集团只能顶压前行。
  2023年12月29日,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股东有中国旅游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上海市和中国船舶集团。股东们各有所长,中国船舶的后顾之忧得以缓解。
  近年来,招商轮船远洋原油运输船队的大型油轮VLCC主要由中国船舶集团建造。2024年8月17日,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公司(简称“招商轮船”)发布公告,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大连造船”)签署十份《船舶订造协议》订造10艘新一代节能环保型油轮,合计金额约66亿元人民币。
  这类新闻,近几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正因为有了这些密切合作,中国船舶集团造船业“三大指数”逐年攀升稳居世界第一,高端船型订单比重越来越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中国船舶集团在完成国家军工任务的同时,也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挑战更艰巨 使命更光荣
 
  《决定》要求,“改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建立军品设计回报机制”。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和软件在装备采购中如何定价一直是个焦点问题。“建立军品设计回报机制”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出现,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和人才的重视,更体现了党中央在国防科技军工领域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2024年7月26日—2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召开本质安全交流会和深化改革工作会。如何构建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如何制定深化改革“路线图”和“施工图”,如何借鉴民机研制体系提升军品质量和降低研制成本,成为会议研讨的主题。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军工央企在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时特别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积极适应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装备采购管理等改革要求。
  一个时期以来,虽然中国军工产品研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新军事变革和新科技革命给传统军工央企集团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国防科技工业深化改革也遭遇了不少困难。2024年8月,火箭军公告了多条失信公告,公开披露了一些机构在招标中搞“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警示了国防军工领域市场化改革的艰巨性,同时也表明中央依法治军的决心。
  当然,这些挑战也发生在了美国传统军工巨头身上。2016年,谷歌公司时任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以美国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身份考察了多个美军基地,在访问特种作战司令部时,不客气地对接待他的四星上将说:“军方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得很差劲,我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2017年,谷歌与国防部国防创新小组(DIUx)合作,帮助空军升级了指挥中心软件系统,而在此之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两大军工巨头用了10年时间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2022年12月1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宣布成立战略资本办公室(Office of Strategic Capital,简称OSC),声称是应对“新挑战”。斯坦福大学国家安全创新中心负责人史蒂夫·布兰克解释了美国面对的“新挑战”,他说:中国北京每年向科技行业注入大量资金,中国的组织结构像硅谷,五角大楼的组织结构更像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
  对布兰克的说法,我们不必当真,因为他是美国“中国威胁论”的贩卖者。但我们的军工央企要有更强的危机感,要有向内开刀、向内深化改革的实质行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要以危机之感去“知彼”,以不满之心来“知己”,向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者学习,即使把对手“拔高”一些看,对我们也是利大于弊。
  最近100多年,在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美国军方要么是新工艺、新发明的先锋用户,要么是新技术、新发现的策源地,从晶体管半导体、互联网到GPS和人工智能,无一例外。美国军方更是几次新经济诞生的产房。可以说,五角大楼里运行着美国最大的“公司”,对这个“大公司”,我们要多看几眼,要“高看一眼”。
  在此背景下,中国军工央企要有超出国防军工行业之上跨越发展的站位,要有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超预期贡献的担当,而航空、航天、船舶工业最具备这种潜能,是典型的军民结合型高科技战略产业。如今,两千亿市值“大船”即将启航,我们相信,在新征程上,它将成为军工央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的领航“旗舰”。
  (作者: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履职于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石化、招商局集团)


| 来  源: 国资报告
| 责   编:宁湘舒
| 校   对:方   浩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