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CSSC邮箱 CSIC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成员动态 → 正文
黄埔文冲饱和潜水船“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船舶     日期:2020-01-06    字体:【大】【中】【小】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海龙”号项目团队凭借“超级三度”,将饱和潜水船这个“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描绘得美轮美奂。
    2015年9月24日签订建造合同
    2016年3月11日开工
    2017年7月3日出坞
    2017年11月29日-12月15日平台试航
    2018年9月30日-10月24日首次潜水试验
    2019年5月27日-6月1日二次潜水试验
    ……
   “海龙”号走的每一步都写满不易

 

海龙

    超细“精度”
    ——1毫米、0.3毫米

    确保饱和潜水系统安装“精度”,是“海龙”号建造必须跨越的难关。205台(套)设备怎么布置、怎么对中,怎么成为一个密闭的整体,并承受30个大气压的压力而不泄漏,这是行业公认的顶尖工程技术难题。技术人员们自强攻关,最终决定以两个月池的中轴线为初始原点,布置、安装整个饱和潜水系统。因为潜水钟在月池轻微的晃动,就有可能造成高压气体泄漏,所以两个月池8条垂直轨道的同轴度偏差不能超过1毫米,平行度偏差不能超过1.5毫米,而这些轨道每条长达12米。经过不断研究,技术工艺人员为“海龙”号首创了 “井”字型垂直轨道方案。经过试验,潜水钟通过滚轮在轨道上行走时上下自如、不摇不晃,圆满解决了潜水钟在月池中的滑移难题。 
    4个居住舱、2个过渡舱的连接也是潜水系统施工的重中之重。项目团队首先要确保基座加工精度,再用液压顶和螺栓手动调节,让这6个长6米、高2.5米、重20多吨的金属大胶囊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两个胶囊相连处法兰面的同轴度在0.3毫米以内。由于这些法兰面的直径有900毫米,法兰越大则密封性越差,项目团队一方面严格把控法兰面加工精度,一方面利用牺牲环来调节,使整个系统可以严丝合缝,在内部200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强下仍可以“滴气不露”。


    超强“密度”
    ——每周400多份、4年23782张

    饱和潜水系统设备繁多又极其贵重,一路走来,建造者们精心做好每个细节,制作设备刚性保护工装、用除湿机降低施工环境湿度、每周400多份维护保养检查表、涂装防污染防破损……,在整个建造过程,没有因为船厂原因造成一个设备哪怕一个部件损坏。整个系统是一个大压力容器,一旦惰性气体泄漏可能就会造成人员伤亡。项目团队针对“海龙”号特性做好安全工作。截至交船,全船安全生产工时188万小时,三级动火单审批单23782张,重大风险作业安全交底139次,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每到生产大节点,“海龙”号项目团队都是全员主动放弃休假,不分部门、不分专业,哪有问题一起解决,哪里缺人一起上。质量经理可以操起磨机去打磨,管轮机的可以拿着螺丝刀去对线,管调试的可以安全检查,所有人真正融为了一体。他们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争取科研经费2000多万,申请发明专利超过20项,制定饱和潜水系统呼吸管路制作、清洁等多个行业标准,创造了饱和潜水系统自动加减压等多个世界第一、全国第一。


    超高“温度”
    ——自始至终大于100度

    吴德梅是“海龙”号的总工艺师。在前期与船东、设计院、船级社及设备厂家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她积极与各方沟通,甚至不远万里到厂家面对面交流,推动主要设计问题有效解决。在设计中,她邀请船级社专家来公司现场指导,避免了大量退审意见,并组织船东及早驻厂,将问题控制在前期。吴德梅长期奔波于两个厂区,大家熟睡的时候,她却还在越洋处理技术问题……吴德梅为生产现场解决了太多问题,100度的热情已不足以形容。
     刘崇喆是饱和潜水系统工艺主管。饱和潜水呼吸系统管路又被称之为富氧管路,材质是特制的硅黄铜,材料昂贵、制作难度大、密性清洁要求高。之前,国内富氧管路制作、试验都是被外国人垄断的。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和减少成本,刘崇喆和两名管工被公司派往意大利留洋学习一个半月。归国后,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呼吸管路清洁生产车间和特管班组,专门制作富氧管。刘崇喆带领团队不断摸索,制定了富氧管制作工艺、安装工艺和精度控制等一系列标准。在他的带领下,特管班组用半年的时间独立完成8300多米的富氧管路的建造、报验,没有一根管子装错,没有一处接口发生泄漏。

    还有
    “英勇无畏”的项目经理马可
    “谈判专家”项目副经理伍常斌
    “系统大拿”调试主管陈超
    ……

    他们
    创新自强作长缨
    敢以壮志缚“海龙”


    综合性能世界顶尖、国内第一的“海龙”号,是我国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又一扛鼎之作,是中国船舶集团打造的又一“国之重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未来,在海洋强国的征程中,必将留下更多更精彩的“中国船舶”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