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所: 发挥工艺智库作用 推动船舶制造技术进步
“十三五”期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十一所在中国船舶集团的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找准新发展定位,以舰船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应用与推广为主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根本原则,发挥工艺智库作用,推动智能、绿色发展,在前瞻性工艺技术研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艺装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砥砺奋进、破浪前行,特别是工艺支撑型号研制实现重大突破、专项研究成果转化成效显著、重大产业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了50%、150%,并且连续4年在中国船舶集团经营业绩考核中被评为A级,昂首向着一流舰船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产业集团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创新引领
收获科研产业新成果
“十三五”期间,十一所遵循国家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面向总体工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造船技术难点攻关能力,支撑我国造船企业实现船舶产品先进制造技术水平、建造质量和效率效益的提高。
5年来,十一所科研立项158项,专利申请183项,同比增长227%。尤其是2020年全年,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45%,发明专利占比达100%,增长率在中国船舶集团企业中名列前茅。
履行强军首责,支撑型号研制实现新突破。十一所按照“工艺先行、工艺总体”定位,持续推进设计工艺一体化,实施型号可制造性工程,支撑多个重点型号新技术、新材料、新系统的设计验证,总体建造多方案的设计验证,以及对型号需求的关键工艺进行研究和充分的试验验证,研发的部分关键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大型复合材料构件设计、计算校核、工艺、制造、试验、检验等各研制环节关键技术,实现了大型复合材料工艺结构件首次国产化应用;发挥绿色涂装和无损检测优势,提供舰船全寿命周期维护保障。
聚焦智能制造,智能产品多点开花。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十一所牵头承研了“船舶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专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以船舶智能车间为对象,开展了一系列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攻关体系,打造了船舶智能装备和生产线试验验证平台,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分段智能化生产车间,成功开发了船体小构件和零部件自由边打磨样机、型材智能切割流水线、小组立智能焊接流水线、平面分段流水线、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等装备和产线及其管控系统,大大提高了造船效率。其中,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填补了我国船舶工业薄板智能化加工作业的空白,有力支撑了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建造,助推国家邮轮产业发展。
践行绿色造船,助推生态文明。十一所一直是绿色造船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积极助推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该所积极推动行业技术沟通,主导编制的3项国际标准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牵头承研的工信部“船舶绿色涂装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专项正处于技术攻关阶段,部分绿色造船相关科研产业成果崭露头角;承研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工艺提升改造”项目已交付运行,满足最新环保法规要求,实现了为船企研发提供低投入、低运行成本、高效率、高质量产品的目标,推动船舶工业绿色制造技术优化升级;牵头开展的“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标准的船用耐蚀钢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船舶集团科技进步奖,首艘国产耐蚀钢应用示范船意义深远。
强化信息集成,品牌效应凸显。信息集成是数字化造船的重要手段和基石。十一所依托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船舶智能车间管控系统科研攻关,实现生产车间信息集成,其成果已转化应用至深中通道等国家级重点工程;深耕高校信息集成建设,研发产研用一体化实训平台,为广州航海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构建了集成度高、专业性强的智能制造实训平台,支撑国家船舶高技术人才培养;研发面向船舶修造复杂环境的安全生产管控系统,并在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推广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加强能力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一所加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条件建设,目前已构筑起用于高强钢加工成形、高效焊接、长效防腐等工艺研究的工艺试验平台,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室和集激光切割、焊接于一体的激光切割设备,为助推中国船舶集团和该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行业引领
展现工艺智库新作为
十一所是中国船舶行业唯一以造船工艺现代化为目标的综合性应用研究所,拥有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信部国际造船新公约规范标准工作机制办公室(简称IMO工作机制办公室)、中国船舶集团推进建模工作办公室等机构,是十余个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平台的技术依托单位。
“十三五”期间,十一所对内积极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制造模式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数字化造船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研发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外,积极参与国际海事规则的制定,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推动造船模式转型升级,全力支撑集团公司船海产业发展。在中国船舶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十一所先后参与制定了相关顶层文件和实施方案,编制了与建模工作相关的指导文件、培训教材,开展集团总部和企业层级的建模培训,推动建模机制在中国船舶集团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建模成果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效能显现。
贯彻落实国家和中国船舶集团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持续提升行业造船技术先进性。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结合行业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十一所支撑工信部完成《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等行业顶层文件的编制和宣贯工作,完成中国船舶集团交办的智能制造相关顶层文件编制工作,为国家部委和集团公司指导、推动船舶行业提升造船技术水平以及建设海洋强国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
立足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职责定位,实验室独特效能日益凸显。实验室秉承以数字技术推动造船技术进步的宗旨,多年来积极主办“数字造船与绿色造船发展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为院所、高校、企业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共同推进数字化造船技术发展;联合挂靠在十一所的造船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参与行业自主工业软件的发展规划制定,专注和持续推动船舶行业工业软件自主可控,促进船舶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提升。
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彰显国家造船实力。十一所承担着工信部IMO工作机制办公室的职责,深知为国家发声的责任重大,在“十三五”期间,组织专家组参与编写了73份IMO提案,多数合理性意见得到采纳,并被写入正式通过的公约标准文本中,彰显了我国在国际海事界的技术实力和影响力。同时,在中国海事局公布的新一届国际海事研究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十一所作为来自船舶行业的唯一一家挂靠单位,负责海上安全专业研究委员会船舶建造技术研究分委会的具体研究工作。
党建共建
融入中心促发展
“十三五”期间,十一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遵循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推进党建进一步融入中心工作,在突破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重大项目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对改革创新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促进该所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党建政治优势,推动业务工作融合。为加快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项目建设投产,十一所分别和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党建共建,成立联合工作组,组建党员突击队,党支部开展共建联建,在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力保障项目重大节点交付。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通过党建共建,迅速组织高效有序的复工复产,打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产攻坚战;在2020年第四季度建设项目安装施工进入冲刺阶段时期,组织“奋战80天,党建引领打造邮轮薄板生产线精品工程”竞赛,成立4个党员突击小组,推进流水线重点工位安装、调试,提升现场安全、质量、计划等方面精细化管理,以党员骨干为先锋旗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了党员担当。
持续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强外部引才,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大激励创新力度,建立健全项目专项奖励、绩效考核激励措施,树立效益导向、绩效优先理念,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氛围。加强专业技术人领军人才培养,强化劳模工匠培育,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部分职工获得“上海工匠”称号。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党委、党支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落实。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洁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教育,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压力层层传递。落实巡视巡察整改长效机制要求,着力制度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
勇担使命
奋楫笃行启新程
十一所的发展承载着贯彻国家和中国船舶集团战略的政治使命。在“十四五”期间,十一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船舶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为牵引,以舰船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应用和推广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工艺智库作用,以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作为强大驱动力,推动智能、绿色发展,提升提供船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装备、系统、材料和检测业务市场竞争力,全力推动我国船舶行业先进制造技术进步与水平提升。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先进制造技术进步。推动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重大科研专项的推进与论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基础能力建设。
加快产品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加大智能装备和绿色装备研发力度,提升数字化造船软件系统研发与集成服务能力,加快绿色涂料研发与行业推广,加强新兴检测业务与新型检测装备系统开发。
强化管理提升,注重管理提质增效作用显现。加大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力度,深化“两金”压控工作,提升质量管控能力以及风险管控能力。
推进能力建设,进一步创造科技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继续推进并完成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条件建设项目、新材料应用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统筹科研能力建设。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当时。十一所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